学生
教师
校友
公众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务动态  >  教务动态备份  >  正文

课程建设主题年“学院在行动”④ 扎实推进课程建设 美育浸润质量提升—美术学院在行动

日期:2020-12-30       点击:

 

青岛大学美术学院用当代创新教育新思想,新观念引领办学,走特色发展之路,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内、外部发展平台,针对美术专业特点,进行规范有序的教学、科研与管理,以抓课程、出精品、做特色为目标不断推进新时代教学质量的再提升。学院围绕课程以教学内容与资源、教学设计与方法、教学活动与评价、教学效果与影响、团队支持与服务等要素为抓手,探索并完成了一批高水平的课程建设任务。2020年,美术学院加快了课程建设的步伐,已有《园林设计》《二维动态影像设计》《动画与电影史》《写意人物》《建筑概论》《民间美术》六门课程进入国家级一流课程培育阶段,《采风》《民间美术》两门课程进入课程思政建设评选环节。
本文汇总了美术学院近三年在课程建设和改革方面取得一些成果和先进做法,并以优秀案例的方式展现。

课程建设类型
时间
课程/项目名称
课程负责人及团队成员
山东省一流
本科课程
2019
民间美术
侍锦
写意人物写生Ⅰ
周松林
二维动态影像设计
申晟
课程教学改革
2017
 
《建筑概论》研究性课堂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许可为、卢晶、孙宝珍、石辰博
《园林设计》研究性课堂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卢晶、许可为、孙宝珍、杨涛、李小虎
纺装专业《造型基础》课程创新教学研究
郑骞、彭卫丽、田鑫
《民间剪纸与现代生活》研究性课程建设
许雅娟、李晓鲁、李彩、闫巍
《图形语言与设计》研究性课堂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黄钺、刘杰、李曼丽
《书籍设计》研究性课堂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田鑫、李歌、王瑞荣、彭卫丽、郑骞
《写意人物研究Ⅲ》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周松林、邢运幅、张大庆、亓文平
《包装设计》创新实践教材建设  
刘杰、许雅柯、王迎春
《解剖透视构图》教材建设
窦凤至、王先明、侯安智
《服饰图案设计》教材建设
任雪玲、王威、刘亚楠
《品牌设计的影响力—品牌形象设计》教材建设
李曼丽、韩添任、黄钺、徐昊
2019
 
《中国传统印染工艺》创意思维培养研究
马君弟任雪玲、李然
纺装专业《民间美术》课程创新教学研究
侍锦、肖羽翎、郑骞
《油画画面构成研究》“以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孙晓娥李伟松
《现代陶艺》“以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许雅柯李兰、林毅
《纺织品图案设计》“以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任雪玲刘杰、王迎春
2020
“以学为中心”-《建筑设计》课程建设
卢晶、许可为、王迎春、孙宝珍
二维动态影像设计
申晟
写意人物写生Ⅰ
周松林、邢运幅、亓文平
民间美术
侍锦
中国画写意花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追加经费)
周松林、舒宝军、王绍波、李佳佳、张安岭
《创意面料》“专创融合”课程建设研究
郑骞、侍锦、彭卫丽、李然、王建彬
在线课程资源
2017
《写意人物研究Ⅲ》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周松林、邢运幅、张大庆、亓文平
通识核心课程
 
2017
陶瓷艺术鉴赏与创作
许雅柯、李兰
中国民间工艺美术鉴赏与实践
侍锦、郑骞
中国书画剪纸
李晓鲁、许雅娟
2018
时尚饰品设计与制作
任雪玲
中国篆书与篆刻艺术的赏析与实践
李晓鲁
2020
中国传统手工艺鉴赏与实践
彭卫丽、侍锦、郑骞
当代水彩画鉴赏与写生
窦凤至王先明李金芑

 
优秀案例一:《民间美术》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
课程负责人:侍锦
1. 课程简介:民间美术是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造物理念、工艺水平以及本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历史文化内涵及独具一格的造型体系和审美取向,增强艺术修养,拓展创作视野,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关注,提高从民间美术中吸取民族艺术精华的自觉性,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视觉设计作品。
2. 开课情况:本课程在本单位开设已有11年,一直是纺装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大一春季学期开设,5周时间。
3. 课程特色:本课程是针对其素质美育、思维拓展及设计表现能力训练的专业基础课程,理论和实践统一的课程。课程内容上,融入思政建设内容,加大设计实践环节。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教学手段上,采用实物教学法、参观调研法、课题式教学法、圆桌式研讨法、大师进课堂等多元教学方法。实施进程上,采用单元模块化,有针对性地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各个关键问题,模块间相互关联,同时可将模块中的子模块进行有机组合,实现课程的目标主题;课程评价以设计成品的展示汇报、学生答辩,师生共评、市场或竞赛评判等方式客观呈现。
4. 课程评价:近几年的课程评价中,一直是优质课程。获青大“以学为中心”课程立项建设。被评为2020年度省级一流课程。课程相关的教学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优秀案例二:《写意人物写生Ⅰ》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

课程负责人:周松林

1. 课程简介:写意人物课程以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为指导,以写意人物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组合人像为内容。采用线上学习+线下学习+课外写生实践——“三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即以“线上自主学习认知写意人物美学规律,线下课堂教学掌握写意人物笔墨技法,课外写生实践提高写意人物写生能力”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2. 课程特色:1、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艺术,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系列重要讲话精神。2、创新混合教学模式,培养科学核心素养。3、坚持“两性一度”标准,培养高素质师范生。4、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过程性评价。

3. 开课情况:《写意人物》作为专业必修课面向美术学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课,总学时64学时,线上学时21,课堂学时43,学分4分。前序课程为《写意人体》,后续课程为《毕业创作》。

4. 课程评价:专家点评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写意人物》课程教学建设与改革体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对提高高校中国画课程的教学效率具有示范性意义。是我国高校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占有重要地位;该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中国绘画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素养。因此,如何提高写意人物的教学质量是中国画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永恒主题;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写意人物》课程的教学模式对美术学类教学的改革和探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促进作用。

 
优秀案例三:《二维动态影像设计》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
课程负责人:申晟

1. 课程简介:“二维动态影像设计”是一门专业必修课。课程在做足基础教育前提下,聚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动画思维进行创作的能力,围绕“创新”二字在“新表达方式”“新动态节奏”等角度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确立设计师身份、关注社会命题、形成以问题意识带动设计呈现的设计观。

2. 开课情况:本课程完成开课6次。

3. 课程特色:课程主张引导学生用设计师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展现世界之美。教师方面,改“教”为“引”,激发学习效能。采用多名专家、一线设计公司与教师分组指导的方式,解决了课程脱离行业以及课程辅导效率低的问题;学生方面,改“跟”为“进”,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逐层推进式教学法,在系统的讲解同时,伴随阶段性作业及研讨活动来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

4. 课程评价:本课程开课6次评教均进入校前30%,4次获评校优质课程。近两次教学评价排名分别为校前1.39%与前2.89%,学生满意度相较课程改革前高,评价结果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课程改革的支持与认可。

 

优秀案例四:《时尚饰品设计与制作》青岛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课程负责人:任雪玲

1. 课程简介:《时尚饰品设计与制作》是非设计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通识教育课程,可在学生零基础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审美程度展开有针对性的训练学习,对学生在服装搭配视觉审美与表达方面进一步的引导,结合自身兴趣和审美,进行的设计制作的尝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 课程特色:本课程适合零基础感兴趣的群体参与,通过对时尚饰品造型规律和风格特征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在不同设计主题下时尚饰品设计的构思特点和表达方法,了解饰品材料和工艺的特点,设计制作时尚流行的服饰配件,把握服饰搭配的表现风格。

3. 开课情况:已开课四个学期,每期学生20名,学生制作了口金包、特色团扇、刺绣挂件、项链、腕饰、钱包等多个类别的作品,作品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效果较佳。学生设计水平和制作技艺达到课程要求。

4. 课程评价:本课程受到非专业类学生的欢迎,选课率高,学生参与度强,受到学生欢迎。上课期间的作品,让跨学科的学生有极大的成就感。同时,该课程也吸引了不同的人群参与。

 
 

优秀案例五:《中国民间工艺美术鉴赏与实践》青岛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课程负责人及团队成员:侍锦、郑骞

 

1. 课程简介:《中国民间工艺美术鉴赏与实践》属于全校本科生范围内的公共选修课程, 在每年春季学期开设,共16周,每周2课时。课程以对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鉴赏为主,适度的临摹、创作实践为辅,让选修学生从中体会到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内涵与魅力,丰富、拓展其在民间美术方面的知识广度与深度,进而起到民族民间文化传播的作用。
2. 开课情况:2020年,两位教师充分运用、展示其多年以来积累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知识、资料,让选课同学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了解、感受并体验了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魅力与内涵。

3. 课程特色:摸索、实践出了一套美育教学新思路。在课程立项之初,课程的教学设计中详细列出了课程性质与地位、设计思想、设计思路、课程目标、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手段、教学资源与教学条件配置、教材与参考资料、考核内容与方法、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学时等内容,课程依据以上教学设计很好地实现了预期的教学计划。美育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听课,而是要让学生参与到民间工艺美术体验、交流中来。因此,在教学的三大模块中均有两周的实践教学模块,无论有无美术基础、无论可以完成到什么程度,重点在于让学生动起手来,既感受到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博大,又能体味到民间工艺制作的辛劳与作品完成后的成就感(图2)。

4. 课程评价:培育、拓展了学校美育教学氛围。20秋课程中的杨新乐同学在第一篇课程论文中说了这样一段话:“特别是老师在以自己收藏的工艺品为基础展开的教学,使得课程更加的生动形象,我比较喜欢的是瓷器那部分,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老师的藏品真是不少,如果可以在未来的以后我也要收藏几件自己喜欢的藏品,放在显眼的位置。”这段话最然在语言组织上稍欠梳理,但却实在地反映出本课程对学生在民间美术方面的启发与带动价值(图3)。

 
 
 
优秀案例六:《中国传统手工艺鉴赏与实践》青岛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课程负责人及团队成员:彭卫丽、侍锦、郑骞
获青岛大学第四批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立项,计划2021春季学期开设。
1. 课程简介:传统手工艺,泛指劳动人民为适应生活需要和审美要求,创作出的供生产使用或欣赏的创造品,是民众智慧的凝集。其中的物质文化遗存和精神文化的物化遗存,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已写入国家发展规划,在国家倡导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重视文化发展、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开设本课程对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群体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有重要的意义。中国传统手工艺属于全校本科生范围内的公共选修课程,课程以对中国传统手工艺鉴赏为主,适度的临摹、实践为辅,让选修学生从中体会到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内涵与魅力,丰富、拓展其在美育、艺术方面的知识广度与深度,进而起到民族传统文化传播的作用。

 

2. 课程特色:中国传统手工艺是和生活、生存息息相关的艺术,是不断融入人们智慧、才艺和创造力的生动实践,是生活的美学。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多门类的中国传统手工艺作品的欣赏与鉴别,让学生对部分传统手工艺门类得到一定程度的学习了解。并且,在鉴赏的同时辅以适度的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部分手艺的创作步骤,从而较为真切地获得民艺体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达到以下教学目的:①扩大知识面,增强艺术修养;②课程融入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统手工艺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树立学生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润物无声的形式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效传导给学生,协助学校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实现。③指导当代学生把握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的关系,积极回应时代的需求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