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教师
校友
公众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设置及培养方案  >  微专业建设  >  正文

【微专业招生】数字智慧医学微专业

日期:2025-09-09       点击:


一、专业简介

数字智慧医学微专业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等高新技术背景下开设的新医工结合微专业,以智能技术服务临床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联合医学、工学和企业背景导师开展“医、研、企”联合的特色培养模式,拓展医科生与工科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利用先进科学技术解决复杂临床问题的思路和实践能力,面向大健康产业培养医工交叉融合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本微专业坚持“产、学、研”融合发展,“医、研、企”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思路,在通识教育背景下强化实践、突出创新,建立实践应用与研究创新的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以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校示范创新协同中心等为平台基础,充分发挥学院“产、学、研”优势,集结临床、计算机科学、医疗企业优势资源,培养产业化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和科研创新性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微专业与海信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等优秀医疗企业密切合作,依托青岛大学医学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大学数字医学与计算机辅助手术研究院等平台,推进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致力于培养能够适应临床医学发展与创新需要的,能够系统地了解数字智慧医学概念与范畴、常用医疗器械与医疗仪器原理及用途,熟悉人工智能编程语言和其在医疗中的应用范围,掌握医学数据和图像处理等基础知识、医学图像三维重建原理与方法等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扎实的专业基础、开拓的眼界思维的医工交叉融合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三、报名方式

每学年秋季学期期初由学校统一组织报名。

四、招生范围及名额

面向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一、二年级学生招生,并开设浮山校区与金家岭校区两个班。为保证教学质量,浮山校区计划招生不超过50名,金家岭校区计划招生不超过50名。

如报名人数远超计划名额或两校区报名人数不均衡,则在教学资源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或调整两校区招生名额。如某校区报名人数低于15,则该校区不开班。已报名的学生可以选择转入开班的校区。

五、报名条件

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要求主修专业成绩良好,有充足的微专业课程学习时间;对计算机、人工智能、医学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报名人数过多将以面试形式择优录取。

六、授课形式与地点

微专业采用线上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授课方式包括讲授、实验课程和实践课程。第一学年线下课程分别安排在浮山校区、金家岭校区进行,第二学年线下课程均在浮山校区进行。

七、毕业要求

数字智慧医学微专业的毕业要求如下:

1、具有数字医学的基础知识,能够将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计算机专业知识用于解决临床医学领域科学问题。

2、能够掌握1-2种计算机编程语言或医学图像处理方法,并应用于医学数据的分析。

3、能够针对医学学习、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4、能够就医学学习或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同行及跨专业人士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5、能够意识到自己专业知识的局限性,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

八、核心课程设置

专业开设课程围绕上述特色,为医学和工学专业本科生开设一批基础实用的专业课程,目前暂开设8门课程,具体为:数字医学概论,科技素养与培育,肿瘤学原理、实践与人工智能,医学图像三维重建与实践,精准医疗与肿瘤防治,人工智能算法语言基础,深度学习的医学应用实验,医疗仪器与实验技能。

九、学制与学习证明

学制2年。

学生完成微专业培养方案所有课程(共18学分)的学习,考核合格的发放微专业证书。

十、学费

青岛大学微专业依据《山东省高等学校学分制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收取学(分)费,执行与校内其他普通专业相同的管理办法。

十一、联系方式

联系人:陈雪

联系电话:18266633356

Email:wmtmdlove@163.com

办公地点:青岛大学医学部大楼A座一楼数字医学与计算机辅助手术研究院

十二、数字智慧医学微专业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详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