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教师
校友
公众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务通知  >  正文

【赛事信息】关于举办青岛大学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校赛的通知

日期:2025-05-12       点击:

全校各单位:

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积极响应《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工作部署,全面推进我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培养我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决定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校赛。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大赛宗旨

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深入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体现更中国、更国际、更教育、更全面、更创新更协同的鲜明导向。以大赛为抓手,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推动人才培养范式深刻变革;以大赛为牵引,推进课程体系、训练体系、孵化体系、导师+体系、基金支持体系建设;以大赛为动力,推动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融合,以创业带动就业,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创业就业。

二、参赛要求

(一)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分体现高校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农业、卫生、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各赛道参赛项目类型详见附件1

(二)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健康、合法。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参赛项目如有涉密内容,参赛前须进行脱敏处理。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违背大赛精神的行为,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资格、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三)参赛项目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根据参赛团队负责人的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校,且代表的参赛学校具有唯一性,在校生以在读学籍报名(以通知下发之日为准),毕业生以最高学历报名。参赛团队须在报名系统中将项目所涉及的材料按时如实填写提交。已获本大赛往年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今年大赛。

(四)参赛人员(不含产业赛道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年龄不超过35岁(1990年3月1日及以后出生)。

(五)各单位要严格开展参赛项目审查工作,确保参赛项目的合规性和真实性。审查主要包括参赛资格以及项目所涉及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财务状况、运营、荣誉奖项等方面。

三、赛道类别及参赛对象

(一)我校可参加高教主赛道(含国际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以下简称“红旅赛道”)、产业赛道。以下各赛道的参赛要求和组别设置为简版,详情见教育部大赛通知和评审规则附件1

1.高教主赛道

根据参赛申报人所处学习阶段,项目分为本科生、研究生两个参赛类别。根据项目发展阶段,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均内设创意组、创业组,并按照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技术量子科技新能源新材料设置参赛项目类型。

国际赛道将在报名渠道开放后另行通知。

2.红旅赛道

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须为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否则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分为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

3.产业赛道

项目企业命题组成果转化组本赛道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每支参赛团队只能选择一题参加比赛,允许跨校组建、师生共同组建参赛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揭榜答题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项目中的教师须为高校教师(2025年7月15日前正式入职)。企业命题组设置产教协同创新组区域特色产业组成果转化组鼓励师生共同组建团队参赛,如已注册成立公司,公司注册年限不得超过5年(2020年3月1日后注册),师生均可为公司法人代表。企业法人代表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股权结构中,师生股权合并计算不低于51%,且学生参赛成员合计股份不低于10%。

(二)本次大赛面向全日制在校生(包括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学生(即2020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以项目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原则上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团队必须确定项目负责人1人,由项目负责人报名参赛。每位参赛人员最多只能担任1个项目负责人,但可以作为项目成员参加其他项目。跨校组建团队的,项目负责人须由我校学生或毕业生担任,项目报送单位须为青岛大学。

四、赛事进度安排

(一)高教主赛道红旅赛道时间安排

1.参赛报名:5月9日起至6月124:00

根据省教育厅优秀组织单位参赛人数要求,各学院本科生参与人数应达到65%,全日制研究生参与人数应达到40%。各单位本科生和研究生校级初赛项目数量分配见附件2,原则上近三年新晋导师须指导至少1项。往届已获奖作品如果想继续参赛,要求项目必须有持续的迭代,支撑材料必须持续充实,同时符合本届大赛的参赛要求。

参赛项目团队负责人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s://cy.ncss.cn/)进行线上申报(操作手册见附件3)。

2.院赛评审:6月2日至6月810:00前

各学院进行院赛项目评议,根据校赛网评名额数排序后推荐作品。学校将按照学院报名数量的8%分配校赛网评名额。学院报名数量不低于学校下发指标的,校赛网评名额增加2个。

3.校赛评审:6月9-6月15

1校赛网评:6月9—6月12

学校组织专家统一对各学院推荐作品(项目ppt为必选,视频和商业计划书为可选,模板见附件4)进行网上评审,产生进入校赛决赛作品;进入网评没有入围决赛的作品根据网评成绩确定为铜奖和优秀奖。网评系统具体操作事项另行通知。

2校赛决赛:6月14-6月15

学校组织专家统一对所有入围校赛决赛作品进行现场评审,产生决赛金奖和银奖,决赛路演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4.省赛:7月

对获得拟推省赛资格的项目进行修改完善、打磨提升,根据省里分配复赛名额,择优推荐参加省赛。

省级网评复赛6旬举行,省赛现场决赛7月旬举行,全国总决赛9月举行。以上信息将根据省教育厅关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的相关文件要求调整。

产业赛道时间安排

参加产业赛道的负责人需邀请命题企业于2025年5月15日24:00前进入网址(https://cy.ncss.cn)进行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产业赛道命题申报。后续赛事安排,群内另行通知,产业赛道QQ群(700171669)。

五、奖项设置

大赛设竞赛优胜奖、优秀组织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

(一)竞赛优胜奖。金奖、银奖、铜奖、优秀奖若干,获奖团队颁发荣誉证书。

(二)优秀组织奖。根据各学院参赛项目数量和获奖项目数量,授予若干个单位为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优秀组织单位”。

(三)优秀指导教师奖。对获得金奖项目的指导教师授“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优秀指导教师”称号,颁发证书,优先推荐进入山东省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库。

(四)获奖项目入选学校创新创业项目库,优先推荐参加其他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优先选拔推荐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金奖项目优先获得入驻创新创业学院孵化基地的资格并享受各项优惠政策。

六、材料报送

各学院将晋级校赛网评的项目信息,按赛道类别分类并按推荐名次排列填写附件5,并以《XX学院青岛大学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校赛网评作品推荐表》格式命名,6月910:00前,电子版发至创新创业学院邮箱qducxcy@163.com,纸质版加盖学院公章送至文化艺术综合楼C座304办公室。

七、其他事宜

为便于赛事工作沟通交流,建立青岛大学2025大赛交流QQ:主赛道与红旅赛道 (群号:1029633262),产业赛道 (群号:700171669 ),入群验证消息为“学院+姓名”。

大赛相关部门联系人:

创新创业学院:刘张弛、赵越85957378)

团委:杨国庆(85953252)、赵立伟(18661633606)

研究生院:泮君玲85951078)


创新创业学院

团委

研究生处(研究生院)

学生工作处

科技处

人文社科处

合作发展处

科研成果转化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

202559


  • 附件【附件.zip】已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