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教师
校友
公众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教学质量  >  艺术教育发展年报  >  正文

青岛大学2017年度艺术教育发展报告

日期:2018-11-23       点击: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精神,学校积极推进艺术教育发展并取得较大成绩。本年度,学校秉承“育人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管理以服务为本、发展以创新为本”的办学理念,将艺术教育作为促进人才培养、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有效整合了校内艺术资源,优化了艺术教育资源配置,不断改进丰富艺术教育第一课堂内容和第二课堂形式,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开启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景观。现将学校年度艺术教育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概况与成效

1.建立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

发挥综合大学文、史、哲、艺术等学科的带动引领作用,进一步打破学科之间、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之间、校内与校外之间的壁垒,建立以教务处为主,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为主要教学机构,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团委、学生处、财务、后勤等部门共同参与协同工作机制,探索骨干教师参与、全体学生受益的艺术教育工作机制。

2.建章立制提供制度保障

出台了《青岛大学关于制定2017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青大教字〔20172号),组织学院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通识+专业+多元/实践”的课程体系,分学科大类开设通识教育课程,相同或相近专业类设置相同的专业大类课程,优化专业基础课程,精炼专业核心课程,打造以高质量的专业方向课、学科前沿性课、实践训练课等为主的“多元”、“实践”课程,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才的需求。编制完成了青岛大学2017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涉及102个本科专业127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专业优先的原则,将艺术教育课程归属到美术学院、音乐学院等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学院中,进一步提高了艺术教育课程建设质量和授课质量。

出台了《青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和管理办法》(青大教字〔20177号),明确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考核方式、课程管理、课程申报与评审和课程质量监控。设置了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社会发展与当代中国、科学精神与科技前沿、艺术实践与审美体验、生态文明与生命关怀和创新精神与创业实践8个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模块,组建了通识教育核心模块建设专家小组。依据学校综合性大学的优势,“艺术实践与审美体验”模块主要开设音乐、舞蹈、戏曲表演、绘画、雕塑与陶艺、影视、书法、篆刻、话剧与朗诵、手工制作等课程,通过艺术作品分析与评价、艺术实践与创作,陶冶美的情操,培养学生高雅情志,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多方举措建立丰富课程

学校将通识教育核心课建设纳入校级教研项目进行立项建设,教务处组织通识教育核心课模块专家小组,按照质量优先的原则,对申报课程进行了评议审核,评审通过的课程均须自2017年秋季学期开课,建设周期一般为1年,对曾经作为通识教育选修课连续开设3年及以上且教学效果好的课程给予建设经费1万元。“艺术实践与审美体验”模块2017年确定立项建设6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分别为音乐表演艺术入门、陶瓷艺术鉴赏与创作、中国书画剪纸、中国民间工艺美术鉴赏与实践、服装鉴赏与着装礼仪、服装与服饰的造型艺术。

另外,学校为丰富课程资源,利用网络资源通过超星尔雅、智慧树、UOOCS联盟等网络教育平台,引进优质艺术教育网络课程,如《美学原理》、《声光影的内心感动:电影视听语言》、《从草根到殿堂:流行音乐导论》、《深邃的世界:西方绘画中的科学》、《美的历程:美学导论》、《穿T恤听古典音乐》、《时装文化与流行鉴赏》、《笔墨时空——解读中国书法》、《中国民族音乐作品鉴赏》等名校、名师和我校急需的相关艺术教育课程。

4.多样实践打造品牌通过品牌化、系列化、项目化的运作模式,构建艺术教育活动品牌体系。学校每年上半年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下半年开展大学生社团文化节,各组织活动100余项,集中展示学校素质教育成果和大学青春风采,活跃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青岛大学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已走过21个年头,并多次在山东省大学生艺术展演获得金奖、全国二等奖等佳绩;青岛大学大学生艺术团,每年举办的“唱校歌、抒豪情”校歌比赛、青岛大学迎新生晚会、青岛大学毕业歌会等大型晚会活动已成为校园文化精品,培养出了一批青大校园明星。建立校级艺术教育中心,服务当地中小学艺术教育。各学院每年承办全院学生参与率高的迎新晚会、毕业晚会。支持和鼓励各学院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开展艺术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具有鲜明学科背景的艺术教育品牌,形成“一院一品”的局面。加强学生社团管理,重点建设了一批品位高雅、志趣高尚的艺术教育社团,丰富学生课余生活,陶冶学生情操;在暑假社会实践中学校各志愿者社团赴新疆高校、校帮扶村、中小学等地方开展义务服务及慰问演出。

5.多元特色建设实践阵地。举办非遗传承项目“云贵扎染”、与青岛市图书馆等单位合作展示形式多样的艺术鉴赏及审美体验活动;2017夏季学期,邀请著名画家赵奇、李晨,全国著名设计师刘永清、顾鹏等专家来校做专题学术报告并向社会开放;与青岛崂山风景管委会、青岛艺术学校、青岛东方家园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等建立艺术教学实践基地,在青岛雕塑馆、青岛规划馆、淄博鹅庄、安徽札集等地开展毕业生作品展和写生采风展、课程展示、课程微展览等,提高了青年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建设有1.7万平米的青大剧院,为艺术教育活动提供很好场所。

5.开课与学生修读情况

课程名称

选课人数

课程名称

选课人数

中国历代服饰欣赏

204

时装设计风格分析与鉴赏

202

服饰时尚与健康

169

中国丝绸名锦赏析

40

生活中的纺织品DIY

63

裙子纸样设计与制作

60

电脑绘画基础

100

服饰美学

181

国际知名服饰品牌鉴赏

246

布艺鉴赏与制作

136

电影艺术美学与服饰文化

95

服装的审美、流行和选择

60

英美影视文化

123

英语经典歌曲赏析

60

硬笔书法

116

戏剧鉴赏与实践

41

古琴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

60

东方音乐文化

89

中国民族器乐艺术

202

服饰美赏析

240

欧美动画艺术欣赏

240

中国服装艺术发展与赏析

120

中外实用美术欣赏

240

实用艺术与设计

120

色彩与服饰搭配

121

中国哲学与中国当代电影

141

医药学相关影视赏析

47

中国画鉴赏与实践

20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1.师资有限。艺术类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无可置疑的,但是目前音乐课程、美术课程的开课门类和门次还较少,选课客容量较少,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学生对音乐课、美术课的需求。

2.注重教学的创新与学生参与。艺术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学习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不紧密,教师需要多多注入精力和心思在教学上,言传身教,以学生为本,注重教学情境设计,鼓励激励学生多多参与教学过程,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认真对待教学。

3.充分利用在线课程优势,学生学习在线课程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对较难的知识点可以反复观看,可以充分利用零碎时间来学习等。因此学校将择优引进在线课程,结合线上和线下课堂的优势,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有效的学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