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亚琳教授借助Assmann文化记忆理论的视角,讨论了《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这部小说对传统的展演与重构。报告重点提及 “圣·约瑟夫第二”对基督教记忆图像述行式的模仿;“叔父”对“历史遗物”的储存与归档;“教育省”对文化传统按需所取的重新编码和利用等三个文本分析。强调这些分析都是文学从“当下”出发对文化记忆的言说,小说中的传统关联以演示为叙述模式,不再具有构建延续性和集体同一性的功能,反而不断反衬出所指的移位和传统的断裂。作为一部社会转型时期的小说,《漫游时代》在展示文化记忆重构可能性的同时,字里行间也表达了对传统功能化趋势的不安和疑虑。

冯亚琳教授在讲座中引经据典、娓娓道来。在讲座之后,她还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互动,既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了文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为大家今后的文学研究指出了方向。
冯亚琳,四川外国语大学二级教授,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重庆市“教学名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主任,《文学之路》杂志责任主编。曾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6项,在《外国文学评论》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87篇,出版专著4部、编著和译著20余部、教材6部(含合作);曾获省部级优秀科研和教学成果奖4项。专著《德语文学中的文化记忆与民族价值观》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