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教师
校友
公众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务动态  >  教务动态备份  >  正文

【学院风采】建设课堂教学,打造一流“金课”——医学部开展 “教育教学质量月”主题活动

日期:2018-09-20       点击:

   为了贯彻落实青岛大学《关于开展“教育教学质量月活动的”通知》精神,2018年9月17日下午,医学部举办了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会,本次培训会的第一阶段,医学部督学、外科学教授杨鲁民为来自各学院、临床医学院和教学医院的120位教师,做了《课堂教学的四个环节》专题讲座。杨教授从教学目标、内容、形式和设计四个方面循序渐进,剖析了教学的各个环节的理论依据和操作要求。重点陈述了大脑基本功能与教学效果的关系。他认为大学教师应该从元认知入手,除专业知识外,还须熟悉教学模式和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常识性概念,能够条理分明地设计教学程序和制作PPT等,善于有谋地互动和有趣地突出重点等。展现了严谨的态度和深厚的功力。100分钟的演讲过程中,全场始终倾情聆听,并不时与之互动,最后以近代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的名言结束:“我不承认没有教育的教学”。将教学的本质回归为育人。他针对医学部教师的教学现状,将严谨的教学理论与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相结合,给来自各临床医学院的教学骨干们讲了一堂生动的提升课,获得一致好评。

 

 

       《临床技能学》课程组积极参与课程建设,构建了“医学人文技能、临床基本技能和临床岗位技能”的临床实践能力教学内容体系。创建了“亲身体验、研读经典、名师指导、模拟训练、临床实践、反思强化” 的临床实践能力教学方法,突出了“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坚持“虚实结合、以虚强实”原则,搭建了“实验实训、模拟仿真、临床实习、综合训练”四位一体的临床实践能力优质教学资源平台,实现了课内外教学、校内外训练的有效融合,完善了OSCE临床实践能力考核与评价体系,全面考核与评价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该课程获省级教学成果、优秀教材奖3项,发表教学论文10篇,出版教材5部。“亲身体验、研读经典、名师指导、模拟训练、临床实践、反思强化” 的临床实践能力教学方法、《临床技能学(第2版)》被多所学校和专业借鉴和采用,在临床医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等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培训会的第二阶段,医学部副部长刘成玉教授,结合自己教学经验和课程分析的实践,从课程定位和性质、教学目标、内容设计、重点难点把握、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教学反馈与教学效果等八个方面对如何做好课程分析进行了解析,并以《临床技能学》课程为例,详细讲解了课程分析中的主要问题和难点,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刘成玉教授指出,课程分析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手段、以成才成长为目标、突出课程特色”的教学理念,应明确课程性质和基本任务,使课程教学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呼应;应坚持理论教学要“透”,实验教学要“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模块化设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重学情分析,采用“基本与综合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模拟与实时相结合、指导与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应采取适当的课程考核方式,并通过教师、同行、督导、学生评教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