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5日上午,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济南市优秀创新团队领军人物刘琚教授应邀至我校,为电子信息学院师生带来了题为《无线通信中的资源优化与空时处理》学术报告。电子信息学院卜庆凯、苏洪磊老师主持报告,共90余名师生参加。
讲座伊始,刘琚教授从多个方面介绍了无线通信的发展与演变历史,系统阐述了当前5G通信的应用需求和挑战,并对eMBB、uRLLC和mMTC三种主要应用场景的技术指标进行了分析。面向未来空天地信息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对下一代6G通信的愿景进行了展望。紧接着,刘教授从5G通信的关键技术展开,着重介绍了自己团队在大规模MIMO技术、同频同时全双工技术、非正交多址技术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针对导频污染、基站自干扰以及全双工中继协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刘教授提出了与之相应的解决方案,引发了在座广大师生的共鸣与反响,台上台下互动频繁,现场气氛热烈。
在互动环节,刘教授对同学们关于无线通信的未来发展、挑战以及应用问题做了详细解答。同时,针对同学们的考研报考与专业课准备问题,刘教授也进行了悉心指导。他勉励学生们要夯实专业基础,提升综合素质,增强自我学习和实践能力,并鼓励大家要勇于投身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引领世界通信潮流。本场学术讲座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但现场却座无虚席,掌声不断。刘教授幽默风趣的学术报告让在座师生受益匪浅。

据悉,刘琚教授长期致力于无线通信中空时信号处理技术、盲信号处理理论与应用、多媒体通信与网络传输技术的研究。他是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IEICE会员、IEEE高级会员(Senior Member);国内外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warm Intelligence Research (IJSIR)、通信学报、电路与系统学报、数据采集与处理和山东大学学报等编委;国内外期刊IEEE Trans. on Signal Processing、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IEEE Communication Letters、Europ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和电子学报等和国际会议稿件评阅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刘教授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