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教师
校友
公众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务动态  >  教务动态备份  >  正文

课程建设主题年“学院在行动”⑦ 提升课程建设品质 推进新文科发展—文学院在行动

日期:2021-01-04       点击:

为深入落实《青岛大学课程质量建设主题年实施方案》(青大教字[2020]第26号),文学院以“一流本科建设”为目标,抓“一流课程建设”,探寻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及方案,充分吸收近年来的教学改革和研究新成果,优化本科生课程体系,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
1.多措并举,保障线上教学实质等效
2020年春季学期,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依据《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校在校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教高厅[2020]2号)和《青岛大学关于做好2020年春季学期本科教学工作的通知》,文学院按照“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原则,成立“本科工作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多措并举,保障线上教学实质等效完成教学任务。春季学期本科生课程110门,研究生课程38门,全部实行线上授课。
一是学院通过线上讲座培训帮助任课教师排除困难,保证按时开课。无论老教师还是青年教师都积极主动学习新技术,纷纷选用爱课程、优课联盟、智慧树等平台课程,或者利用钉钉课堂、腾讯会议等展开教学,同时采用雨课堂、微信群、对分易、QQ群等辅助教学。二是通过教研室线上研讨、优秀课例展示等多种方式帮助教师由“会用”转向“用好”。三是强化教学学术,以研促教。鼓励教师对线上教学的途径和效果进行深入探讨,将“以学为中心”的理念应用于线上教学,积极申报山东省、青岛大学“停课不停教”各类专题教学研究项目。学院制定激励政策,对申报国家、省市、学校的各类教学项目未被立项的,“学院组织学术委员会进行评定,立为院级项目,给予经费资助”。通过学院专家几轮打磨,闫翠静主讲的“《西方文学理论》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周潇主持的“落实经典阅读,促进自主学习:探索符合文学课程特色的线上教、学模式”获停课不停教教学改革项目立项、马光亭的“民间文学”、窦秀艳的《训诂学研究》课获批在线课程建设立项。

另外,为更好地了解线上教学效果,完成了“2020年春季学期在线教学质量问卷调查”工作,90%以上学生对线上教学比较满意,肯定了春季学期教学成果。秋季学期,加强师生的防控管理,教学秩序全面恢复,秩序井然。

2.内研外学,赋能一流课程建设

根据《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我院课程建设实际情况,采取校内院内研讨论证、外出学习的方式赋能一流课程建设。本年度邀请校内外专家组织多次一流课程申报论证会、选派教师三次七人赴外地进行一流课程学习培训。目前一流课程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马光亭的“民间文学”课获得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全国共立项184门)。正在培育四门课程拟申报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分别是《现代汉语》《语文教学论》线下一流课程建设、《古代文学·宋元》线下一流课程建设、《神秘汉字》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学院派团队负责人到国内高校学习、培训,多次邀请专家对申报书进行打磨、论证。加强线上课程建设,《神秘汉字》慕课建设完成并在中国慕课平台、山东省高校线上课程两门上线运营,有20所高校近2000名学生选课,课程团队成员继续课程维护和建设,与学生网络互动近万次。

3.课程思政,回归课程育人功能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为深入贯彻《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掘课程育人功能。一是开展教研活动,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和方案。10月文学院各系、室分别召开教学研讨会议,探讨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学院党政领导分别深入各系教研室参加教研活动。老师们表示要秉承“文以载道”的精神,关注社会生活,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书育人,为祖国培养堪当大任的栋梁之才。二是分享优秀课程思政课例并鼓励课题研究,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有效实施。孙丽主持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思政体系构建”获批山东省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翟景运主讲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课程思政项目、周潇主持的“文学经典教育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策略研究”获批校级立项。三是通过教学观摩课开展教学实践探索。按照青岛大学《关于组织开展教学观摩活动的通知》,经过严格遴选推荐周潇教授和栾贻爱老师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观摩课。两位老师精心准备,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努力践行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4.赛教融合,推进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
教学比赛是彰显教学智慧、挖掘发展潜能、调动教研热情,在短期内加速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和路径。为进一步推荐教师专业发展和师范生技能提升,按照《关于举办青岛大学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暨信息化教学竞赛的通知》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第八届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预决赛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教学函〔2020〕12号),学院鼓励青年教师和师范生积极参与,探索“以赛促教,赛教融合”长效机制,推进为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

青年教师比赛采取自愿报名、学院比赛、线上评审、择优推荐学校复赛;然后针对参赛教师,学院组织相关专业老师从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等多方面给予多轮打磨;最终闫晓昀和傅炜丽老师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的好成绩。师范生技能大赛同样经过院内选拔、择优推荐学校和省级比赛的方式,组织语言学、文学、书法、语文教学论等多学科教师组成指导团队合作指导,反复演练,最终李宗轩同学获得省赛一等奖、韩文敏获得“一专多能”三等奖。

通过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推动参赛教师深入思考如何进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进一步促进本专业课程建设;通过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不仅提升师范生的教学能力,而且触发指导教师反思师范生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优化调整教学内容,把竞赛知识点融入课堂教学从而反哺师范专业课程建设,迭代改进课堂教学,实现课堂革命。另外,张轶西老师的线上课程还获得《山东省高校联盟优秀共享课程》三等奖。

5.依托基地建设,开拓课程建设资源

由文学院牵头,整合学校相关学科优势资源申报的首批山东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于2020年11月获批。入选山东省首批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是对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肯定,我校将以此为契机,坚持“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和国家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的指导思想,做好基地建设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宣传、中小学语言文字教育培训、国学经典传承、语言文化传播等方面为山东省语言文字推广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这也将进一步推动学院课程资源建设。

2020年12月2日,由山东省援疆指挥部和山东省教育厅联合主办,青岛大学省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青岛大学文学院、东营市援疆指挥部、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教育局联合承办的“山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骨干教师培训”正式启动。本次培训是进一步提升边疆、民族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大举措,旨在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的提高推动当地科教文化事业和扶贫工作的开展。同时,通过培训可以帮助培训教师更好地了解新疆喀什地区骨干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现状,开拓语言文字教育课程资源。

为适应新时代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教育新要求,携手共建培养面向未来合格语文教师,2020年7月7日上午,文学院在博文楼会议室举办以“深化院校合作,推进基地建设”为主题的语文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合作会。文学院领导、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部分师生参加了会议。会议邀请了胶州十中、宁夏路二小、青岛基隆路小学等十七个教育实践基地学校的领导参会。此次会议的召开将有利于加强语文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完善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机制,为未来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

2020年9月11日、13日文学院师生分别参加师范基地学校崂山育才学校、基隆路小学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可以加强学院与基础教育之间的合作关系,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如何研磨小课题、打造精品课、增强了她们的专业认知,开拓师范教育课程资源建设。

6.抓住专业认证契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为进一步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全面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文学院基于产出导向的培养理念,有序推进各项师范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为了提高专业素养和从教技能,利用夏季学期,针对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专门进行了技能训练,包括文本解读、书写、普通话、朗诵等多个方面,共有8位教师参加。
积极探索“请进来,走出去”师范教育改革思路,学院邀请中小学优秀教师为师范生开设学术讲座、参与师范生教师考录和师范生从业技能大赛指导工作,围绕说课、模拟讲课、面试等举办多场讲座。
为了解师范生培养质量,完善文学院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推进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建设,在文学院党委副书记戚昕带领下,中文教育系张晓明副主任及杨全红、杨中华、卞尊昌、钱伟、贤瑞霞、栾贻爱等8人于9月24日-25日到临沂沂南县、潍坊奎文区等地的实习支教学校开展走访调研。访期间,实习支教学校对实习生积极主动、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及其良好的师德师风予以高度赞扬,并表示欢迎未来更多文学院师范生参加当地的实习支教。

      11月2日文学院中文教育系召开专业认证与学科教育教学关系研讨会。大家一致认为,要在教学实践中全面感知教育生态,锻炼师范生的专业能力。以评促建,全面提升学院师范生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将认证工作提升到学院的发展方向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