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青岛大学课程质量建设主题年实施方案》(青大教字〔2020〕26 号)要求,商学院围绕课程质量建设开展了扎实细致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课程展示与研究并举,深入实施“课程思政”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课程德育内涵,推动教师承担起“课程思政”主体责任,做好课程育人教学设计、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商学院牵头组织了金家岭校区商学院、经济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和继续教育与应用技术学院联合举办“润物无声”课程思政教案展示比赛。通过教案展示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对立德树人的认识,展示优秀“课程思政”的途径与方法,示范引领如何深化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有效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方式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
2020年商学院有《市场营销学》、《社会保障学》和《成本会计》等三门课程入围青岛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经过一学年的建设、运行与磨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是通过对原来课程的教学内容升级与优化,较好地发挥了专业课程在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思想引领作用,起到了价值引导功能。其次,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融入教学设计,融入学生学习任务,体现到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方案中。再就是在教学组织、课程内容、成绩评定等环节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包括修订教学大纲,嵌入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收集与挖掘教学素材和案例等。
二、教学大赛与观摩并重,提高师资队伍质量
高质量师资队伍是课程的关键与保障,商学院在省级和校级比赛中表现突出。
8月5日,由山东省教育厅、中国教育工会山东省委员会联合主办,山东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承办的山东省第七届“超星杯”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圆满落幕。经过校级选拔、省级初赛和决赛,我院吕途老师荣获一等奖,是我校2020年唯一的一等奖!实现了我院该项教学比赛新突破!也是我校人文社科教师第一个省级教学比赛一等奖。马岩、柳青青老师分获青岛大学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二等奖和三等奖。翟晓东等17名老师获评青岛大学“教学能手”。
为加强教学梯队建设,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国商系开展了“展青年教师风采,树青年教师形象,育“国商青椒”品牌”青年教师观摩课系列专题活动。第一课2020年6月9日由副主任李晓静老师拉开帷幕,第二课和第三课分别由柳青青和马岩老师开讲,活动计划已经安排到2021春季学期。每次观摩课与教研活动同步,教师就教学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及研讨,点评侧重挖掘“亮”点,对于尚待改进处会后“精准”帮扶;每次观摩课后请学生记者访谈任课教师,系及学院微信公众号系列推送宣传。在“展风采、树形象、育品牌”过程中,促进了教师间的教学交流与经验分享,强化了教学研究,提高了教师授课质量和教学能力。
三、教师交流与研讨并施,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教师在朝着课程统一目标前进的同时,不断进行对课程信息化、互动多样化的探索与创新。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搭建教师相互交流、探讨的高效平台,实现教学经验、教学技巧的共享。
会计学系开展《税法》教学观摩课,本次教学观摩课由张园园老师讲授,会计学系副主任鲍在山、汪剑锋、朱礼华、王萍、侯菲、张霁若等老师参加了本次观摩活动。并于下课后做了深刻探讨和交流。
工商管理系组织教师参加金家岭校区东院图书馆305的刘娟老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召集“以学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交流会。
市场学系的袁颖老师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的运用。“雨课堂”是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工具之一。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通过“雨课堂”发布、回收、分析阶段性测试。不仅能获得无纸化试卷的优势,快速了解同学们的知识掌握情况,以便下一阶段教学工作的开展,还能为课程资料分享提供重要途径,使同学们能通过网络快速获取、保存学习资料。
四、课堂讲授与讲座并行,完成疫情期间教学
面对疫情危机,企业如何展开自救?企业如何寻找“蓝海”战略,优化战略目标和年度目标?企业如何进行组织转型,建设企业文化?企业如何有效进行资本运作和财务管控?企业如何科学开展招聘、培训、绩效管理、员工心理疏导等人力资源管理?商学院在疫情期间,约请十几名专家教授录制了《疫情后“人工智能替代低端用工”的发展趋向与路径探讨》、《疫情危难中的经营哲学力量》、《德鲁克管理思想助企业家度过疫情严冬》和《疫情困境下的财务人员转型》等十三期公益微课程,开展线上线下各类讲座20余场,培训学员超过1.6万人次(含线上)。
春季学期秉持“停课不停学”的精神,老师们选择爱课程、学堂在线等平台的慕课资源,使用腾讯会议和雨课堂、微信、钉钉直播等在线教学工具保证疫情期间教学顺利开展,并在工作群里及时沟通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授课方式,确保教学质量不降低。工商管理系于庆东教授讲授的财务管理课程对ppt的每一页录制旁白连同word版的学习重点提前发送给学生,使得学生在慕课的学习中更具有针对性,学习完每周课程之后再在慕课上做测试以及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更加深了同学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会计系推出了“本科校外实践导师制度”,此制度的推行一方面旨在开拓学生专业视野,培养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校外实践导师还为同学们提供职业规划、实习和就业指导。同时,会计学系成功举办了会计学系校外实践导师系列线上讲座,该讲座由鲍在山老师主持,通过钉钉直播平台,先后邀请校外实践导师刘世平、王云霞、王龙飞老师,向学生讲授了“资产证券化理论与实务”“预算管理”以及“发票风险管理”的相关知识和宝贵经验,在讲座过程中,师生相互交流,共同进步。通过讲座学习,同学们清楚认识到专业学习过程中结合专业实践的重要性,同时认识到职业风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更加高效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