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教育部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机电工程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青岛大学第三次党代会关于人才培养的要求,团结带动全院师生员工开拓进取,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创新创业、学生就业、国际化开发办学为重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砥砺前行,不断提升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水平。2020年,根据《青岛大学课程质量建设主题年实施方案》要求,机电工程学院结合实际针对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教师培养等方面工作进行了精密部署,现总结如下。
1、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不断推进机械工程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
2020年初,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公布2019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19】46号)。我院机械工程专业首批入选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这是我院全体教职工团结一心、努力奋斗的结果,也是长期重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结果。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后,学院多次组织专业建设点的研讨工作,确定了重点工作目标:大力推进围绕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一流课程建设、“专创融合+校企联合”为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机械工程专业认证人才培养理念改革。另外,按照学校的推荐和部署,完成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省级一流专业的申报工作。
2、以专业认证为抓手,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接受专家线上进校考察
2020年是我院专业认证工作的重要一年,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接受专业认证委员会专家的入校考察,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设计、机械工程三个专业提交了专业认证申请报告。
2020年10月26-28日,以桂林航空工业学院李智教授为组长的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组一行4人,对我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进行了线上考察及反馈。专家组介绍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目的和要求以及考查工作的重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负责人张凤生就专业自评报告中未充分说明的内容,分别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等方面做了进一步补充介绍。专家组就学生转专业、学业预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评价等问题进行现场提问,张凤生教授做了解答和说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认证考查期间,专家组线上考查了电工电子、应用物理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实习实训基地和8个专业实验室;深度访谈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学院管理人员及教师27人;访谈学生21人、校友9人、用人单位负责人9人;调阅教学大纲、试卷、实验报告、实习报告、毕业论文及设计等相关教学资料和管理制度文件700余份。经过三天考察,在28日上午召开反馈会,专家组反馈依据《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和《仪器类专业补充标准》,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进行了全面考查。专家组充分肯定了专业的培养质量,同时围绕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等方面提出了持续改进意见和建议。
3. 以课堂教学为主战场,共克疫情推进全院课程线上教学有序运行
机电工程学院一直将推进课程建设、提升教学质量作为学院的核心工作。2020年春季学期由于疫情所有课程转为线上授课,开课前学院组织各专业优秀教师分批举办线上教学观摩课,观摩后以互动答疑的形式一起探讨线上平台的使用、网络资源的共享和课程安排及与学生互动的方式。我院教师通过雨课堂、智慧树、超星泛雅等平台开展了130门课程的在线教学活动,全院所有课程完成了在线资源建设。
4. 以课程建设为主线,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倾力打造“金课”
一流课程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学院要求全体教师必须积极参与,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知识结构的综合性与交叉性、创新性上下功夫,转变观念,借助校内校外平台资源,精心设计,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健全多元化学业考核评价体系,为学院的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贡献力量。
机电工程学院一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采取措施鼓励学院优秀教师积极打造金课,通过日常的积累与教学手段的革新针对各自课程进行改革。学院多次邀请已获批一流课程的相关专家来学院指导交流,组织教师参加多批次的线上专家指导。立项培育在线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线下一流课程和虚拟仿真一流课程14门,其中5门课程基本达到一流课程的申报条件,推荐为学校一流课程培育项目。全面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课程建设,申报校级课程思政课程4门,其中1门获得立项,1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获得立项,另外,申报学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10个。积极完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重点建设校级通识教育公开课程1门。累计建成在线公开课程4门,在建1门。
5、以青年教师培养为重点,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以赛促教促学
学院为增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学院本科人才培养能力、促进学院良好本科人才培养氛围的形成,在2020年四月举办了机电工程学院青年教师线上教学大奖赛,各参赛教师精心准备课件,内容全面多样,充分展示了扎实的专业知识素养和良好的授课技巧,彰显了青年教师的教学风采,起到了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学习的目的。
6.以创新竞赛为特色,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数创新高
自学校下发《关于做好2020年度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申报工作的预通知》后,我院高度重视,认真组织,通过召开线上专题动员会、大创项目申报培训交流会等,动员广大师生积极进行项目申报,最终收到项目申报书86份,经过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的初评,确定了30个项目参加院内答辩。6月22日,学院通过钉钉在线平台举行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申报及答辩会,最终评出24个项目作为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参与学校的评选,62个项目作为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上报。2020年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数量获历年新高,其中获得国家级立项10项,列全校首位;省级立项7项,校级立项66项。
2020年,创新(学科竞赛)工作尽管受到了疫情的影响,我院创新(竞赛)成绩还是持续向好,A类省级学科竞赛共50项获奖,参与学生214人次;A类国家级学科竞赛共36项获奖,参与学生106人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10项,58人,省级7项,37人;总计参与学生415人次,占比:21.4%。 在“赛迪环保杯”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获一、二等奖各1项,实现了一等奖的突破。
7. 以教学改革研讨为试点,开展多场次的教学研讨会营造教改氛围
学院高度重视专业认证工作,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就是我们学院教育教学的要求,我们所有的教师都要参与到专业认证工作中,把课程建设和改革落实到满足专业认证要求的教学活动中,为此张凤生教授与沈辉副教授分别结合自己课程讲授经验做了专业认证课程教学改革经验分享报告。
结合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申报工作,召开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与学科发展交流研讨会,通过研讨,专业教师认识到,一流本科专业要求我们有一流人才培养理念、一流人才培养方案、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学团队、一流实验实习条件、一流课程资源、一流生源质量、一流就业质量、一流学生创新成果等建设标准,我们要做到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努力满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申报要求。
发掘我院优势特色课程,举办《现代设计及应用软件》课程改革研讨会,通过经验分享和研讨,对优势特色课程的建设有力共识:课堂应与时俱进,体现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致力打造金课,同时应注重课程导入的教学设计和教学问题的设计。鉴于该门课程相关教材的编写具有良好的基础,学院将大力支持本课程高水平教材的编写工作,为十四五规划教材的建设做好规划,打好基础;同时,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学院会推进该门课程教研室的建设,并促进其他重点核心课程教研室的建设,形成定期进行教学交流分享的机制,激励各位教师积极投入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切实提高我院课堂教学质量。
8. 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院企合作建立“青特班”、“海信班”
2020年,为加强学院学生实习实践能力,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学院与海信集团和青特集团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分别开设了“海信班” 和“青特班”、,经过多次沟通协调,联合制定了培养方案,今后双方将积极推动教师与企业专家双向互聘,形成高校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环节的“双师模式”,发挥企业高层次人才丰富的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经验的优势,探索教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新方案,优化重构教学内容,为新一代智能制造业人才培养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双方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惠、共同建设、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优势互补的双方共建,为实现新时代背景下的产教融合、新工科建设,打造校企合作新模式。
新的一年,机电工程学院将坚定初心,勇担使命,紧紧围绕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促进新工科改造,服务学科转型升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加强一流专业、专业认证、学科建设等重点工作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