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2024年11月28日(星期四),青岛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在青岛大学文化艺术楼三楼湖畔,举办了第二期“湖畔博雅课”非遗传承系列之——“琴箫筝”师生汇报音乐会暨2025年春季学期“琴箫筝”招生报名活动。师生齐聚一堂,共赏雅乐,度过了一个美好的下午。

“湖畔博雅课”汇聚着一群对“琴箫筝”怀有无限热忱的师生。其中有许多人从未接触过乐器,但他们拥有热爱,拥有坚持和专注,这就足够!他们的指尖,或许还略显生涩,但奏出的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旋律,都是对传统文化最真挚的情感。


【节目回顾】

【古琴齐奏】《仙翁操》(学生组)


伴随着悠扬的古琴声,音乐会缓缓拉开序幕。这是由于月老师和学子们带来的古琴齐奏《仙翁操》。习琴者多以《仙翁操》入手,掌握了它,就懂得如何调音和音律。同学们怀着紧张而又激动的心情,踏上了他们首次的古琴舞台之旅,以稚嫩而坚定的指尖勾勒出得道仙翁陈抟的超凡脱俗。


【古琴齐奏】《秋风词》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赵霄鹏老师携学子们以古琴为媒,共奏《秋风词》,一曲千古情思悠然响起。此曲,源自诗仙李白笔下流淌的深情,引观众共赴千年前,品味那苦乐交织的至情至性。


【古琴齐奏】《关山月》


接下来,于月老师和冯思久同学的一曲《关山月》,道尽戍边将士征战杀敌而鲜有人还之怆。音乐引领我们的思绪随风飘荡,如亲赴边陲。琴声激昂时,我们为将士英勇而震撼;低回处,又为离别之情所动容。一曲弹罢,我们更感和平之珍贵,珍惜当下之安宁。


【古琴齐奏】《仙翁操》(教师组)


当教师组的老师们携手演绎《仙翁操》时,古琴艺术已经不仅是一种技艺的展现,更成为了一种生活哲学的传递。在繁忙的教学与日常之余,老师们总不忘踏入古琴教室,自主练习。这份坚持与热爱,正是对“仙翁”之境的生动诠释。他们以琴为友,于纷扰中寻得内心宁静,追求那超脱世俗的至高境界。


【洞箫二重奏】《锦瑟》


“佳人锦瑟年华,一曲繁弦弹尽。”张海亮和张潇龙两位老师首启箫章,带来洞箫二重奏《锦瑟》。繁弦急转,是青春的热烈与不羁;旋律悠长,是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两位老师默契无间,技艺超群,织就了一幅情感细腻的织锦。


【洞箫齐奏】《雪绒花》


《雪绒花》如同冬日里轻轻飘落的雪花,纯净而真挚,蕴含着奥地利人民对乡土无尽的爱与依恋。任洁和张海亮二位老师携手洞箫组学子,在跨越国界的旋律中,搭建起心灵沟通的桥梁,将对祖国山河的满腔热爱融入演奏。


【洞箫齐奏】《远风》


随后,张潇龙老师和四位学子带来洞箫齐奏《远风》,演奏这首作品的学子们历经两期课程的学习,技艺愈加熟练。乐声响起,悠扬空灵,让人听来仿佛置身于山间行走,清风拂面。


【古筝二重奏】《梁祝》


首先是战鹏程和官赛两位老师带来的古筝二重奏《梁祝》,她们以精湛的技艺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欢离合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众沉浸其中,仿佛亲身经历了那段凄美的爱情传说。琴声如泣如诉,旋律缠绵悱恻,行云流水的演奏,展现了老师们深厚的艺术功底与卓越的舞台风采。


【古筝齐奏】《渔舟唱晚》


接下来,学子们带来经典曲目《渔舟唱晚》,该曲不仅生动描绘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更深刻折射出中华文化对大自然的无限赞美以及对宁静生活的深切向往。在齐奏过程中,学子们一招一式优雅协调,情感专注投入,完美传达出乐曲所蕴含的宁静与和谐之美。


【弦歌和鸣】《这世界那么多人》


音乐会渐入尾声,学子们轻拨古筝,弦音与歌声交织,以一曲深情的《这世界那么多人》倾诉着心中的无限柔情。这世界有那么多人,多幸运我有个我们……在这茫茫人海中,我们何其有幸,能够相聚在此,共同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感谢有你,感谢有我们,共同编织了这段难忘的记忆。


【颁发结课证书】

“湖畔博雅课”非遗传承系列之——“琴箫筝”是浮山书院面向全校师生公益开放的文化素质教育第二课堂。第二期课程共有21位老师和78名同学参与了学习,有8位老师和32名同学登台展演,有11位老师和43名同学荣获结课证书。


结课证书|教师组

结课证书|古琴一组

结课证书|古琴二组

结课证书|洞箫组

结课证书|古琴组


【颁发助教荣誉证书】

琴箫筝课程的圆满收官,凝聚了小助教们无私奉献和不懈努力,他们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基石,让我们为他们点赞!


助教荣誉证书|春季学期

助教荣誉证书|秋季学期


【报名现场】

音乐会结束后,2025年“琴箫筝-湖畔博雅课”春季学期的现场报名工作随即展开。师生们踊跃参与,报名热潮涌动。本次招生共收到125份报名表,其中古琴44人,洞箫41人,古筝40人,涵盖16位老师和109名同学,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



【参会人员感想】

负责人兼导聆 赵天歌

要写一些对于这次音乐会的感悟的,因为感恩,因为幸福,因为作为这次音乐会的总负责人和主持人整整筹备了三周的忙碌。

感恩什么呢?首先要感恩孙老师。孙老师总是微笑着,给予我和欣然特别多的鼓励,让我们放手去做,让我们去成长,让我们在这次筹备的跌跌撞撞中学会很多事。当我们不安我们忐忑时,一回头,身后总是老师温柔的目光,好像在说“没事的,我给你们兜底呢”。琴箫筝对我来说好像一次托举,老师托举起我们,我们终于从容地走上台,说出那句“琴箫筝齐奏,我们同来赏”。

其次我便要夸夸我的好搭档小欣然,她总是特别给力,特别棒地担起一个又一个任务。回望筹备琴箫筝的这三周里,我俩一点一点地校对节目单,一次一次地磨主持,繁复的工作里却总是想到彼此就心安,因为对方的存在便从不慌乱。我的小欣然,你特别棒,你永远是我的最佳拍档。

还有琴箫筝的每一位演职人员,每一位剧务礼仪,每一位幕后工作者,因为你们,因为大家一起,因为我们一道,有了每个人的辛苦付出才有了又一次圆满的琴箫筝结课音乐会。

琴箫筝齐奏响,我们明年再来赏。


古琴助教 冯思久

岁月悠悠琴韵长,知音相伴乐无疆。

在书院博雅古琴课堂担任小助教的日子里,时间如白驹过隙,却也满载着温暖的记忆。非常感谢书院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同时,也非常感谢社会爱心人士的慷慨解囊,让我们古琴班的老师和同学得以在同一间教室里弹奏。

这一年来,在赵老师和于老师的带领下,我和同学们共同成长:在老师们的悉心教导下,在对同学们服务的过程中,我的基本功也得到了巩固;同时,我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同探讨、分享心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回首这段经历,我深感收获颇丰,不仅提升了自己,更学会了感恩与珍惜。最好,祝浮山书院“湖畔博雅课”越办越好!


剧务负责人 杨名辰

一开始,当天歌和欣然在周四晚上的中华元典研读课前问我能不能当琴箫筝的剧务负责人时,我真的很吃惊,一方面是惊喜和荣幸,另一方面是担忧和紧张。我能不能做好?如何做好?万一做不好如何对得起大家的信任?等等一系列问题在我脑海里不断闪过。静心思考过后,我决定尽我所能,全力去做。

在与晓岚筹备剧务时,一次次的临时改变,一次次的人员增减,面对众多的突发情况我看到了晓岚的认真与细心,他用笔在纸上记下每一个节目需要改动的每一个细节,让我敬佩不已。不仅如此,整个音乐会的筹备过程中,还有很多让我感触颇深的地方。首先是孙老师,大到整个音乐会的统筹,小到两张琴桌的距离不够放不开古琴的琴头,孙老师的总揽全局和细致入微让我不得不惊叹。

接着从主持,到礼仪,再到助教,大家身上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都有各自的闪光点。真的应了爱因斯坦的那句话:“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的无知”。正是大家的齐心协力让音乐会圆满成功,能够为音乐会出一份力真的很荣幸,为优秀的大家点赞!


剧务负责人 纪晓岚

首先我想非常感谢我们书院的老师和同学能够给我这一次担任剧务总负责人的一个职务,同时也要感谢另一位剧务总负责人杨名辰师兄在这一次的活动中和我一起配合,促进本次活动的圆满结束。

其实刚刚接到担任剧务总负责人的邀请时我是犹豫的,一方面是不希望有太多事情干扰到我原本清闲的大二生活,一方面也是怕自己的能力和责任不匹配,在演奏会现场出现岔子,但我以试一试的心态接受了导聆的邀请。然后从开始前的几次筹备会议,剧务工作的列表和人员名单确定等都是让我在这场活动中有一个很强的参与感,我是真真切切的参与到一场活动的策划中去的而不是作为一个观众,旁观者的角度来观看演奏会。

到了周四当天的彩排,突如其来的演出名单和所需道具变动给了我很大的压力,一方面我要在彩排过程中就梳理清楚道具的增减和摆放位置,一方面我还要在短时间内安排合适的人员来负责古琴,桌子等道具的摆放。我记得我不止一次在后台说出:“不是,还改啊?”的话语,但我也在大家的配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安排好了所需的一切,让演出能够顺利进行。

正是台前台后每一个同学的付出,让这场活动以一个完美的形式落幕。经过这一次演奏会我更能深刻地体会到书琴师姐说的“只要你愿意,书院永远有你的位置等着你去发光”,一场活动,除了能锻炼能力,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能进一步的让我知道我在书院中的位置和有了一些独属于我们书院人的回忆。


礼仪负责人 殷曼译

“中国有礼仪之美,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书院的礼仪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礼仪同学的举止投足更是彰显书院精神风貌的第一张名片。

在这次“琴箫筝”音乐会的礼仪工作中,既需要统揽全局的组织目光,又需要在院服、颁奖、节目单等细节上下功夫,礼仪团队的小伙伴们用饱满的热情和周到的服务默默地为音乐会的精彩呈现保驾护航。

“路漫漫其修远兮”,礼仪工作日后会不断反思改善。感谢台前幕后每一位悉心付出的小伙伴,与你们一起做事很幸福!


音乐会观众 唐薪斐

上周,我在浮山书院观看了一场由师生共同呈现的音乐演出,这是一场令人印象深刻的传统乐器表演。舞台上的每一位演奏者,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展现出了对音乐的热爱与深厚的功底,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极富感染力的艺术享受。

学生们的表演充满了青春的朝气,他们用古筝、古琴和箫演奏出一首首动人的乐曲,虽然技巧上还稍显稚嫩,但那份专注与真诚深深打动了我。而老师们的演奏则更显从容自如,古筝的指法灵动,古琴的音色浑厚,箫声悠远空灵,仿佛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古意盎然的世界。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们的演奏更显得生机盎然,整场演出充满了传承与共鸣的美好氛围。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这场演出传递出的浓厚情感和深远意义。音乐不只是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连接。正是被这样的艺术感染,我毫不犹豫地报名了浮山书院的古筝课,希望通过学习,不仅感受音乐的美妙,更能在指尖间触碰到中华文化的脉搏。浮山书院的演出不仅是一次视听享受,更是一堂生动的文化课,唤起了我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与向往。在这里,古典的旋律不再远,而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浮山书院,不愧是心灵栖息之所,文化滋养之地。


在青岛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孙莉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本次音乐会的策划、组织与实施由学生团队全权担纲,展现了书院学子们的才华与热情。音乐会圆满成功的背后,得益于爱心人士的慷慨捐赠,离不开音响、摄像老师的专业支持,有赖于书院13位礼仪同学与18位剧务同学的全力配合。

没有你们的默默付出,就没有台前的绚烂绽放。在此,我们要向每一位幕后英雄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感谢你们的付出与努力!


第二期琴箫筝师生汇报音乐会合影留念

琴箫筝,同来赏!第二期“湖畔博雅课”非遗传承系列之——“琴箫筝”师生汇报音乐会圆满结束!

期待明年夏天再会!


下一篇:貳期“琴箫筝”湖畔博雅课师生汇报音乐会节目单